米乐M6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精选(九篇)

  服装设计       |      2024-07-09 18:04:35

  米乐M6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论是建筑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米乐M6,还是服装设计师,作为视觉形象的设计通常都需要通过图纸的模拟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维构想,再进一步以实物形式表现。服装设计的平面表现可以分为设计稿和裁片两种方式。其中,用设计稿表达设计意图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具有快速、经济、形象的特点。设计稿的绘制方法和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电脑服装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用裁片表达设计意图是指直接在纸张或面料上画衣片,往往是设计者对款式确实胸有成竹时使用的表现方法。因其错误率和代价较高而不常使用。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手绘和电脑绘两种不同的方式。

  (1)手绘:无论是绘制欣赏性的服装画,还是实用的服装效果图,都必须具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严格的素描、速写和默写训练,以及各种技法的掌握。手绘服装设计稿根据不同的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偏重于写实,对于人物造型、面料肌理等方面强调逼真摹写性;有的偏重于艺术效果,造型和色彩都有所夸张。

  (2)电脑绘:是指借助电脑及相应的绘图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效果的表现的方法。常用的绘图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CAD、Painter和Illustrator。不同的绘图软件由于各自的特点而被派上不同的用处,发挥它们各自的优

  势。图形在电脑中构造好后,配以适合的色彩和面料,然后打印或喷绘在图纸上。和手绘表现方法相比,电脑绘制的设计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修改方便,可以经过多次尝试一个操作,直到满意为止。服装裁片是通过原型纸样,根据不同人体尺寸大小进行图形绘制后拓印到服装面料上进行服装剪裁的。平面裁剪法不论是比例还是原型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得到样板,制板的全过程比较方便,节省时间,但是必须是要具有很丰富的实际经验,经过多次的修正和调整样板才能逐步趋于完美,达到设计效果。

  如果平面的方式表达无法表达清楚设计意图时,立体的表达方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立体表现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把衣服的立体感和贴身感展现出来,而通过平面的表现方式则无法很好的表达。立体表现就是指在模特和人台上面进行立体裁剪,它能够省去平面制版的步骤,使服装能够更好的处理面料和人体曲线的关系,是衣服变得更加合体。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一种服装造型手法。立体裁剪一般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衣服各种款式的造型,通常使用中等厚度的白坯布。这种方法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衣服裁剪的款式和造型,这也是一种制作样板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对设计师的想法进行表达。现在,很多公司和企业的设计师把立体裁剪作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能够创造更多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虚拟服装设计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把服装布料进行了仿真处理,把服装设计师和动画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虚拟服装设计在服装工业、电视、立体服装设计等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通过向计算机输入服装材料的各种参数,如重力、风力等,服装设计师可以与人的运动仿真和模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了服装设计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设计师通过对计算机模拟效果的观察,可以更加直接的对服装的设计进行服装布料和图案的相应选择。假如设计师对他的设计成果不满意,可以通过修改各种参数对衣服的材料和形状进行改善。通过这种模拟手段也可以让顾客更加直观的看到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对衣服的选择有更好的帮助。

  现在网上的服装销售能够很好的利用虚拟服装设计,衣服销售在美国的网上销售额中比例越来越大,原因就是顾客利用前面所说的虚拟服装设计技术,把顾客自己的各种身材数据,如身高、腰围、年龄、胸围等上传到网上,网站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对顾客的身体特征进行计算,并且把衣服进行试穿,顾客可以看到自己穿上衣服的效果,那样就能更好的对衣服进行选择。这种网上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已经变成当今网站销售成功的秘诀。

  有些人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服装设计理念—超维视觉服装设计。超维是指一维空间的线,二维空间的面,三维空间的体积,四位空间的时间,五维空间的意念。当今超维视觉设计就是把人、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情趣和人的审美等各种因素参考的服装的设计中来。超维设计需要设计师有很高的环境心理学和观赏心理学的知识储备,这个设计已经超出了平常的想象。以前我们说的空间构成的相关作用,只是说的在平面的空间范畴内,很多服装设计师忽略了服装的整体美和环境美。

  通过运用超维设计方法设计师的视觉思维得到提升和丰富,从平面空间的造型里面释放出来。从更高的层次,对人的环境和相应的心理通过科学的关注,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服装得到了整体空间的提升。当前的网络服装设计的超维设计指的是,设计师树立超维的思想观念,是对原来的空间思想的升华。衣服在不同的空间场合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是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的结合。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具备艺术性及多元性的特点。从生源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及基础服装知识,但在文化课知识方面较为缺乏。然而对于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进而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1]从整体角度而言,为了使服装设计课实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非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学生服装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领域当中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服装工艺设计、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总结起来,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主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培养学生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能力。[2]第二,培养学生使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服装CAD技术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在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鉴别服装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缝纫制作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提到的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注重“理论+实践”的培养,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技巧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通常会考虑到三大要素:其一为设计要素;其二为面料要素;其三为工艺要素。根据不同的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课教学得到有效优化。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在服装设计中,涉及设计要素的教学方法需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即为色彩的实物搭配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纯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过程中,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搭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颜料调配,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手绘图案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进一步了解服装效果图的表达。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饰进行实际的搭配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对服装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进一步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服饰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装设计造型上,采取实物二重改造法。实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对服装成品实物进行改造,实现二次深化设计。主张在成品服装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设计,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二次设计。例如,针对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来的方形改成圆形,或者添加装饰线等。通过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服装设计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服装设计课教学中,针对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合理选取面料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实施实物法教学策略。学生收集到诸多面料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悬垂感以及纱线等。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烧、刀刮以及抽丝等方法。在进一步针对原本的服装面料进行改换及贴补设计的条件下,能够使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及增强。例如,将已经穿旧了的牛仔裤的一些裤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练习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面料的设计美。[4]在多种材质的服饰上,可使用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从而使二次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基于服装设计过程,工艺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即实物体现法。于设计方案确立前期,需指导学生进行打板练习,并学会选取材料,直到实体工艺制作完成1∶1的服装成型实物为止。基于大作业课题过程中,需对服装类型、成本价格进行限制,将1个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将正常1∶1的成本价格换算出来,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时等。[5]当学生完成实物设计之后,能够让学生掌握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制作程序,并对服装的成本、定价以及利润等均有一定的掌握。从整体角度而言,工艺实物体现法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结构的打板设计及工艺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使设计成衣化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为了使服装设计课程设计显得更加合理、规范,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一方面,需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在设计方面的色彩实物搭配法、服装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装面料方面的实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艺方面的实物体现法等。总而言之,在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科学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进一步为促进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进步及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 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60-64.

  [2] 冯志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59-160.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服装专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决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而且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创新意识、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的设计类人才;二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然而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从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着手,力图通过对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学生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引进了主题教学法,通过3年的主题教学法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他们存在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师团队)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从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它以21世纪课程重组以及教学范型的变革为背景,以来源于学校、社区、网络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成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信息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自然体验、问题解决与行为养成的有效工具。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市服装专业把服装教学分为“件”,从授课、学习、考证评价都是按八个项目来进行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制图”和“服装工艺”是理论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按项目整合后,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理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目前中职校都有完备的校内服装专业实习基地。在操作间设有多媒体投影,教师将理论和实践合而为一,一边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一边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案例为教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服装专业基础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在讲授“素描人像”“图案设计”“设计色彩”等课程时,老师们或者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或者进行情景描述,介绍案例。再通过提炼理论,分析案例,临摹案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工学结合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升华。目前,工学结合模式已被中外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和实践,并且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取向。我们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定期让学生深入服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开课前设计主题,学生根据各自对主题的不同理解,确定关键词,寻找构成主题的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元素到产品的制作全过程,强调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独立练习,构成课题分析、元素提炼、造型分析、技术分析四个方面的思维体验、关系逻辑的体验、造型语言的体验,解除了传统思维惯性影响设计的创新水平。

  建立了以主题和设计工作室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成功设计背后是工作室、实验室中进行的大量分析、预测、研究、探讨工作。主题教学强调主题教学课程体系中各科目的联系性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注重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学互动,充分讨论与沟通、交流。

  打破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根据企业、市场的需要确定主题,是学习内容满足现代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要求。

  服装设计主题教学法的教学一般流程为:选定主题、课题阐释、资料收集、体验练习、课题作业、成果展示、交流研讨,是一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概念认知、方法体验、能力培养”是一种类似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主题教学法”注重过程,有别于传统的过于注重目标的教学方式,关注如何在某一个特定的主题内设计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并注意作品的可变性和多元发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媒介,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诱导,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主题的意义在于从给出的既定路径进入,寻求多路径的发展,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渐进、转移、变异”。通过研究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及事物所阐释的不同叙述方式,开拓远远超出既定主题外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传统教学往往会锁定某一特定目标,然后是要求学生想办法去实现这一目标,把目标做精做细,学生往往就事论事地做概念性的形态描摹。

  服装设计有很多元素,对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则是重要设计元素之一。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与服装面料的革新进程有较大关系,服装的风格在一定意义上由面料的风格所决定,面料的颜色、图案、厚薄、轻重以及悬垂性,对服装风格均有较大影响。服装设计离不开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师如果有好的面料创意设计,就能设计出更好的服装款式。本文浅议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面料创意设计,是要说明服装面料是服装创意中的重要体现,以便为服装设计师们在设计服装款式与风格中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空间。

  目前,社会经济、服装文化和各种科技得到空前发展,人们审美在不断更新发展,有关服装设计在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给服装设计师对服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离不开服装面料,它是一种综合运用面料款式、图案与色彩等元素进行设计的一门艺术学科,不过现有服装设计款式与服装造型结构似乎均被众多服装设计师开发殆尽米乐M6,想要另辟蹊径对服装设计进行创新,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在这种服装设计形势下,服装面料的革新则显得很重要,服装面料的创意已然成为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成为服装设计师设计创新的主要方向。

  服装面料素来被称是服装的皮肤,那些能包裹在人体身上的所有平面物均可被称是服装面料。面料是形成服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并且它能决定服装的风格及其呈现效果。服装的颜色和图案等因素均是由服装面料表现出来的,而服装的某一具体款式或造型也均是由面料厚薄、轻重和悬垂性等特性保障的。服装的创意设计需以面料为基础,被设计出来的服装的色彩以及造型均不能离开面料而单独存在,只能是在有了面料以后,才能有服装的色彩和造型。服装设计有关衣袋与腰带所处位置、衣领形态与大小等问题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要选择什么样颜色与质地的面料。可见,面料对服装设计起至关重要作用。

  目前,服装面料产品多种多样,在服装设计创意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要从市场上挑选符合他们设计创意要求的面料。服装设计师想要实现他们的服装设计创意,往往都要在服装面料上进行比较大胆的设计创意,用服装面料表现一种更新的视觉效果和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关对服装面料设计创意的方法比较多,但较为常见的设计创意一般为褶皱、缀饰和镂空等方法。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有一种加法原则,即在原有的服装面料基础上,由服装设计师采用绣缀、镶嵌、抽褶、填充和堆积等添加改造方法,给服装面料增添艺术魅力,让服装面料既符合自由的设计要求,又能更具感染力。在服装面料上刺绣,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添加手法,它能使服装面料呈现一种浮雕式的造型美,还能彰显服装的设计细节与精致感。有很多服装设计师在服装面料创意设计中,都比较喜欢使用刺绣进行大胆创意设计,让服装面料风格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无独有偶,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还有一种减法原则,即把现有服装面料以抽纱、镂空、撕剪、磨损和腐蚀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其改变肌理特性,用以达到创意设计的创新效果。比如,用镂空手法对服装面料进行处理,则可使服装面料具有通透感,而以抽纱方法处理服装面料,又能突出被设计出来服装的层次感。不过,有很多服装设计师对服装面料创意设计往往都是采用综合设计原则,他们会根据服装面料性质,对其进行适当的剪、贴、扎和系等形式的处理,实现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比如对服装面料进行剪切之后,再给予叠加处理,并在服装面料上进行刺绣或加花、加缀饰等,从而凸显服装面料的丰富肌理和视觉效果。服装设计师能够把握服装面料特性,结合当代流行新潮,采用综合设计原则,进行比较大胆的服装面料创意设计。

  针对服装面料,人们一直在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等高科技研发面料组织纹理和新材料,并取得了很多研发成果。从服装面料品质性质演变来看,服装面料不单单是织造物的面料,像各种涂层面料和新材料制成的服装面料已经很丰富了。多种质地的服装面料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素材,他们会从各式各样的服装面料中得到更好的创意灵感。在服装设计师眼中,这些新颖的服装面料是他们实现独立创意的最好材质,他们将在服装创意设计中,将传统创意设计与现代创意工艺进行结合,并根据服装面料的性质,进行更多和更美的创意设计,其未来发展空间相对广阔,可将服装创意设计带入一个更有魅力的艺术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服装面料设计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面料的二次设计,能够使得服装设计师跳出以往设计理念的枯燥氛围以及单一面料对服装设计的束缚和局限,同时也能够对服装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再次塑造,满足不同人对服装面料创意设计的要求。同时,多种多样的服装面料设计也能够使服装设计更加富创意和新意,给予设计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意设计空间,使原本传统枯燥的面料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师们在重视面料创意设计的同时,也要提高服装质量,关注服装的舒适度,避免服装面料给消费者皮肤造成伤害,同时要注重制作工艺的考量,注重服装质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此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料创意设计也要随着潮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消费者认可。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而人们的审美水平同样在不断提高,服装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用品,但人们对服装款式与造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服装面料的创意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意愿。摆在服装设计师面前的任务就是需要他们根据服装面料质地,结合传统和现代创意手法,对服装面料进行完美的综合创意,以不断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

  [2]刘海鹏.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入[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4]韩云霞.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应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市场上所卖的衣服也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款式复杂多样,逐渐地形成了以西方的服饰文化为主的设计理念。在中国风格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要想实现国际化和时尚化的设计要求就要在传统元素的运用中体现出现代服装的设计理念。在服装的设计上不管社会怎样发展以及流行趋势怎样改变,以现代服装和现代着装为基础的这些观点是现代服装市场中从传统的服装设计理念走向现代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服装市场中时尚和传统元素需要更好地结合使其逐渐地变成现代元素。

  (1)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所使用的解构手法。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所使用的解构手法,则属于后现代思维模式中的一种,其不但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反对,同时也打破了逻各斯中心封闭僵硬体系。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行业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这一设计理念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对服装设计形式进行否定、颠覆以及消解。为了能够呈现出时尚的新格调,对于服装形状,服装的材料,服装的颜色和服装上的图案等这些元素都可以用来解构。在对中国风格服装进行设计时就可以通过解构手法改变原有服装的风格从而增强了时尚感。在具体的运用中,在做设计的时候要对传统元素的形状,色彩和质量等构成成分进行分解,以便可以设计出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充满时尚感的服装。(2)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结合发展的对比混合方法。服装设计行业所使用的一种特别手法也就是对比混合手法,其方式也就是对一些反差对比性比较高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对其实施设计组合。如果在服装设计中对对比混合方法进行使用,也就会进一步弱化中国传统元素的古代感,以此对其赋予一定的时尚感。这种手法经常被一些著名设计师和知名品牌服装设计进行使用。例如,在中国传统元素使用过程中,可以把极富现代气息的牛仔面料作为对比元素,实现这种面料和中国传统元素、造型的混合应用,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元素使用和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在一些面料比较薄的牛仔中,可以和中国传统中花鸟的图案相结合等,把这些元素的混搭组合在服装设计的案例中都已取得了成功。(3)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所使用的手法。所采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其对于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反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其中一个主要特点也就是采用形式将人体的自然相态无遮挡地呈现出来,在我国古代女人的体型则不能够进行,更不能将其肢体进行。那么实现的方式也就是需要将现代和传统的这种着装的不同作为设计理念的。在运用手法的时候,一定要依照目前流行趋势进行现代服装设计,对其服装部位进行合适的选择,如当今流行趋势是露腰、露肩等部位。运用手法设计的服装体现了人体的曲线和性感的魅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着装的理念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对服装的穿着也就不会再像我国古代时期那样,衣服的好看,什么样的衣服能够显现出人体的曲线和自身魅力的发挥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着装理念。(4)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所使用的量感扩张手法。量感扩张也就是采用扩张和夸张的手法,对服装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设计元素形态进行体现,以此能够实现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的构成方式为目的。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服饰中主要体现了静态,含蓄的设计理念和着装理念,而到了现代,所设计的服装主要以有个性,能显现出个人的魅力和自身的身体条件为设计理念,在这种着装的理念下对于运用量感扩张手法来对服装进行设计的方式用的很频繁。在中国服装风格的设计上通过用量感扩张的手法,进一步对设计服装的艺术感进行提高,时尚且更加具有独特的风格。对于服装的设计上采量感扩张手法的设计方式在具体的运用中,设计的想法要和现代人的着装的理念以及流行的扩张部位、方式要相适应,使设计出来的服装符合现代流行的趋势。

  当今社会,伴随着我国人口的日渐增长形成了庞大的消费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在乎,选择服装是也不单单只是看中服装的实用性,开始追求时尚感和个性化。因此,服装的周期开始缩短,针对此问题改革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加快学习进程、适应当今社会的主流形式与市场需求,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1]

  服装设计为艺术专业,其不同于美术美工绘图,雕塑等单一的艺术专业,服装设计不但要符合设计的艺术性,还要顺应时展、顺应市场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培养综合实力水平比较出众的服装设计师,其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设计理念、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较高的市场分析能力与时尚潮流判断能力引导能力。[2]因此,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依托市场需求,应对学生的基本功和设计理念加大教学力度,再结合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大大加强学生工作后的顺利程度。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服装市场自然也逃不掉社会发展的潜规则迎来巨大的挑战性并承受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其实服装市场乃至整个行业的竞争都是服装设计人才的竞争,所以服装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大。当然,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加对外贸易合作往来的增多,服装市场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就出现了服装设计人才供不应求去的情况。[3]而今,大部分高校对服装设计的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服装设计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教学中只注重设计理念和书本教学,学生只能凭空想象实际效果,这样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直接使得学生达不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参加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在选择人才上也没有意愿接受只会设计原理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这样毕业学生就出现了就业难,毕业就是失业的情况。因此,学校应根据服装市场当前形势与发展情况,科学地实施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给在校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平台。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也为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高素质、高水平、高思想、高文化的全面型人才。[4]

  服装设计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专业,服装设计的基础就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色彩、服装图案米乐M6。而服装设计同样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如服装构成设计、服装画技法、服装工程技术等。将服装设计将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服装设计专业。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技术的专门培养与融会贯通。服装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商品的定位流通于市场当中,在设计与生产上需要更加关注。[5]服装设计专业,需要从设计角度出发,从艺术方面提升设计效果,从技术方面实现艺术的表现,并且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发挥服装设计的重要功能。因此,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需要形成一种“艺术+技术+市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服装设计“艺术性”的同时,抓好学生服装设计的“技术性”,更要与市场需求挂钩,联系实际市场需求,使“艺术性”“技术性”更具实践价值。教学过程结合艺术设计理论,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并结合两者,使服装设计中难以理解的方式与数据有形化,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服装平面、立体结构,促进学生对于服装艺术的理解与创新,纠正学生对学科选择上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在基于市场需求下服装设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技术底蕴,将设计基础课程与工程技术课程相结合,融合服装设计的技术领域,使学生充分了解科学技术影响下的新式服装设计理念。[6]同时,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力求在市场需求上寻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依托市场需求,探索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新方法。

  2.2 探索服装构成、服装色彩、服装图案和服装画技法课程基础知识体系教学

  服装设计的基本课程,主要以服装构成、服装图案、服装色彩与服装画技法等教学内容为主,这些课程内容有效地将服装设计体系具体化,通过以这些课程内容为基础,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学好服装设计,必然需要充分掌握服装设计的主要工艺,服装图案的选择与绘制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内容;服装的色彩搭配更为重要,只有合理的色彩搭配,才能保证服装构成、服装图案更加协调;服装画技法则是实现融合服装结构、图案与色彩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教学内容,从根基抓起,从基础培养,促进学生对技术课程知识结构的掌握,提升学生基础技艺的掌握,使学生在迎合现代服装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充分胜任服装设计这份工作。

  服装设计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走向服装设计行业的桥梁,文章试图从服装设计基础课群中的创新思维课程设置、艺术风格的个性培养、基于生产的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议。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学生入学后接触较早的课程。良好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动手技能,也为培养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搭建了必要的平台。然而,当前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中设计理念陈旧,教学存在同质化现象;一味关注本专业的教学,没有拓展相关课程教学,没有设置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个性的发展课程;缺乏对流行趋势的分析和对文化潮流的体验与挖掘;教学实训过程程式化,与服装生产结合较少,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服装设计追求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和基于理念的形式创新。因此,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造型视觉元素、形式感的设计层面上,需要学生以更高的角度,从设计伦理、环境、生态等方面考虑设计作品,并关注产品最终的去向,这才是设计的精髓。以往教学更强调偏感性的视觉艺术形式方面,如材料肌理、服装造型规律、色彩搭配等形式内容。这种教学能使学生快速掌握一般的造型设计规律,但容易束缚学生的创意天性,压制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敏锐感,以及个性表达欲望,导致设计的作品缺乏深度,流于形式,存在同质化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增加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所需的如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环境学、创新设计理论及消费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美国康奈尔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开设了行为分析课程,鼓励学生根据人的行为方式设计服装,对学生服装设计作品的评价不局限于视觉造型的新颖性与艺术性上,更多的是探索人与服装之间的互动。如,学生对服装进行可拆卸设计,穿着者可根据所处环境变换服装的样式,通过拆掉或添如袖子、衣领、帽子等部件,变化服装风格。最具创新之处在于,一些服装使用以废旧包装材料和人们丢弃的服装制成的可再生、可回收材料,由3D技术打印制作。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基础课程设置,培养了学生独特的设计视角和独立的设计观点,真正从理念上深化了服装设计内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服装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更要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设计理念的层面。教师可通过开设设计伦理、行为环境、生态理论等基础课程或通过课堂教学、讲座、调研和自习等形式,建立科学、创新、多元的服装基础课程体系,调整课时分配和课程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服装时尚潮流千变万化,设计作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才能吸引挑剔的消费者。这要求设计者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运用当代时尚服装设计语言表现深厚的文化积淀。艺术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艺术呈现多样的风格也是必然的。然而,以往的服装设计基础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作业衡量标准单一,忽视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导致学生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存在同质化现象,更不可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制订不同的作业标准,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感受,运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进行表现。学生存在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性格色彩、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设计创作中体现区别,鼓励学生展示个性,避免相似的设计,使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如,在服装设计造型基础训练的课程中,教师既要讲解服装造型设计常用的平面处理手法、服装制版手法,又要展示如传统手工、后现代设计手法以及三维技术等改变服装设计视觉形态的手法,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中的关键结构形式设计原理并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勇于尝试颠覆传统美学的设计方案,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各种材料,设计出变化多样的作品。

  产品开发与推广等课程,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装设计的创新必须依托服装生产、工艺、结构的创新。因此,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必须解决以往空泛地讲解设计理念、基础课与设计实践难以衔接的问题。教师应改变只重视设计理论传授的思路与模式,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优化课程内容,在讲授基础理论规律的同时,结合专业要求贯穿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要求、产品开发、市场调研等课程内容,使学生明白服装创新设计绝非天马行空的随意想象,更不是描绘效果图的纸上谈兵,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设计因为制作工艺、结构处理的手法不同会产生设计面貌的差别。服装设计的创新需要设计者了解、调研、分析市场和消费者,从而有的放矢,将设计思路传导给客户,主动地创造将作品转化为商品的时机。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造型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的科学方法,熟悉时尚潮流变化规律和材料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服装产业流程,掌握服装系列产品开发与推广等知识,经济高效地进行设计。因此,在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设计主题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服装造型;模拟公司实际操作,绘制标注有工艺说明、面料小样的实际生产设计图;对自己的作品作出成本经济核算,确定目标顾客;分析产品特色,制订营销方案,从而使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服装设计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具有目标性、实践性、创新性、高效性,变得生动活泼。

  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由密集型生产向品牌个性化、智能化、时尚化服装设计创新转变的过程,因此,在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梳理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群与专业课程群的衔接关系,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促进我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

  针织服装造型廓形风格面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着装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即人们着装由最初的注重保暖、实用到崇尚休闲、运动、强调拥有舒适合体、随意自然又能在时尚感和艺术效果上更为完美、品质超群的服装,可见服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变化多端的服装中针织服装尤为引人注目。

  针织服装以其良好的弹性、保暖性能、柔软可身的穿着感觉、广泛丰富的材料来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服装。在过去几年里,针织类服装已经彻底摆脱了作为内衣以及配合气候变化的单一功能而逐渐发展为服装行业的重要款项。针织服装不仅在家居、休闲、运动服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随着针织工业的发展,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彩,逐渐进入多功能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

  针织工业的发展与其最终产品针织服装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目前我国的针织工业发展迅猛,但比起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米乐M6,存在的问题有技术装备落后或设备先进,但软硬件不配套,总体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目前针织企业难以得到既懂针织生产工艺技术,又懂时尚艺术的服装设计人才。总之,加速针织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针织服装设计与梭织服装设计虽然在许多发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关于服装设计基础、造型美的原则、形体、色彩等。也就是说针织服装设计除通常在服装设计中要考虑到的设计规则内容(服装的整体造型,款式设计中领、袖、襟、摆、腰、肩、袋等的局部设计),以及设计中构成原理(比例、平衡米乐M6、强调、旋律、视错、统一和协调)的运用,服装流行及服装的配色规律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针织物与梭织物的构成方式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纱线在织物内的形态不同,在组织结构、外观风格特征、织物性能和服装的设计、制造等方面有所区别。可以说针织服装设计是针织专业与服装专业的交叉学科,目前还缺乏整套的专业理论。但是如果服装设计人员不进行针织服装有关内容的研究,在进行针织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一味按梭织服装进行,那么不但达不到设计效果还要产生很多问题。

  例如,虽然在样板设计中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同样都应用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两种方法,可传统的梭织服装从平面的面料到立体的服装,一般要通过收省道或推归拔烫等方法来实现。特别在设计合体服装的时候,由于梭织物在伸缩性上较针织物差很多,必须将平面布料依据人体的体面关系,分割成若干裁片,再通过曲线的连接,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造型。如果针织服装也照搬上面的方法就有可能破坏面料的肌理效果,有些面料还有可能造成线圈脱落,而影响服装的外观和牢度,以致形成废品。针织服装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其材料中独特的线圈结构,更多的利用针织物性能上的相对于梭织物具有的独到之处,而在松量的设计及收省、褶裥、归拔和衬垫等手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因而它在设计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针织服装设计在造型上可以从针织毛衫、针织T恤、针织内衣、休闲运动服这几个部分入手,来探讨针织服装的造型结构、装饰手法的构成及变化规律,从而能设计出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生活。

  针织服装设计不同于梭织服装设计之处,是光懂针织工艺不懂服装设计或者光懂服装设计不懂针织工艺都不容易设计出理想的服装。只有针织服装设计人员既懂服装设计设计又懂针织工艺技术,并且能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设计生产出来符合当代消费需求的高档次针织服装。所以培养针织服装设计人才,要重视针织工艺技术与服装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毕业设计的指导规范。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并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时间安排、作品数量、作品的质量要求等做出周密的部署。

  其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一般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一个系列(5套)的服装设计及制作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作品的展示,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个学期,他们还要参加各类就业应聘会,很多学生因为忙不过来而匆匆完成毕业设计,根本没时间去精心修饰作品。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要将印有毕业设计各项任务、具体进程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春节长假这段时间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开展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为第二学期开学后毕业设计的正式启动做好铺垫。

  再次,需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施毕业设计中间各环节的检查工作。服装毕业设计主要包含选题(大主题下可设小主题)、前期社会实践与市场调研、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方案构思和筛选、定稿、制作、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文档、作品展示这些过程,具体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

  (一)构思方案: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支撑主题的素材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向。

  (二)定稿: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画出几个系列服装的草图,并说明创作思路和意图,指导教师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根据效果、面料的可选性、加工等因素选定一个系列作为最终方案。

  (三)绘制效果图和结构图:将选定的一个系列服装画出效果图,注明设计构思,并绘出结构图,在教师指导下作必要的修改完善。

  (四)裁剪与制作:制作一个系列5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方案,实现并完善设计构思,准确表达设计意图,配上服饰品,以形成完整的服装系列。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检验学生将构思转换成服装成品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环节,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检验,一方面对学生的过程成绩进行评定,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也进行如实考核,作为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依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成衣制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解决学生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主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主题教学法为发达国家实用艺术类学科的设计教学所普遍使用,它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选取某一切入点(即主题),导引思维向更加广泛、更深层面拓展,此间可借助合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以“建筑”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教师讲解以“建筑”为主题如何进行服装设计的立意、思考和创作,要求学生必须把新的理念和思想体现在服装的款式上。教师在导入主题时,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启发学生全方位感触建筑的有形和无形,指导学生从颜色、面料、廓形等方面去考虑建筑元素的表达效果,并要求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而形成全新款式。主题教学法要求学生颠覆固有的思维框框,一切从“零”开始,通过观看各种建筑图片,或者是带有经典建筑的影片,体会各种建筑的外形构造和气质神韵,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概念: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复杂的有简练的,有精致细腻的有粗放豪迈的,不一而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产生活跃的思维态势,结合服装要素,创作出富有特质的作品。

  主题教学法教授的是一种具有原创性和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寻求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发展的、思辨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非常符合设计教学的规律。主题教学法的选题思路很重要,服装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装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动向来拟定选题,结合社会热点来做设计,以顺应时尚潮流。

  为了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必须根据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喜爱设计概念性的、造型夸张的“奇装异服”,为此,可以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分为创意服装设计和实用服装设计两大方向,引导部分学生朝与企业、市场接轨的实用服装设计方向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方向比较注重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注重个性,但是创意服装设计不能脱离人体和服装本身,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对实用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通过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设计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于实用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实用”不等于不要艺术性和创意,它同样讲究精彩的构思与创新,只不过更加强调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契合,要求服装设计与企业、市场接轨,能够占据市场份额是其终极目标。

  许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他们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企业,在此期间,学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经过较长的毕业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具体,为选聘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而言,采取这种方式选聘人才,相比用考试招聘的方法成功率要高得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还可把服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内容,学生根据服装企业的产品定位设计新产品,企业出资、出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尽快了解企业运作,适应企业要求。学生在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还能改变其设计产品一味追求个性而不顾及生产与市场的弊端,提高作品的采用率。同时企业也得到新思想、新设计或者解决难题,一举多得。

  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大赛也分创意类设计和实用类设计,符合以上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分类。通过服装设计大赛,师生能分享参赛学校的服装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尝试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国内或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将毕业设计的主题选定为某个或某些大赛的主题,运用主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解析大赛主题,启发引导学生构思、表现、完成服装作品。将毕业设计与参加比赛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其获奖的作品不仅可成为学生择业时含金量较高的自荐资料,而且对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激励后来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设计大赛中,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毕业设计与服装设计大赛接轨,学生不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毕业设计,而且还能够把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作品送上更有影响力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即使在大赛上没能获奖,学生也能够从中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要结合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筛选大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达到综合考察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就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这既是学生们几年专业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来表现效果,分别体现舞台大效果和近距离逼真效果,各有千秋,相互补充。通过举办毕业设计交流展活动,可以使毕业设计成果检验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展览交流设计经验,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学校方面也可以借此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组织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差距,从模特的动态展示中发现服装的美和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