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       |      2024-06-15 20:51:46

  米乐M6国内多项重要设计大赛评委,指导学生参加珠宝首饰设计大赛共获得96个奖项。其中1个金奖、7个一等奖、1个最佳视觉表现大奖、1个最具商业潜力奖、2个银奖。

  中国地大客座教授,川美客座教授,深职院客座教授,北工大耿丹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授课内容:《现代珠宝首饰设计研究》、《首饰金属工艺技术》、《首饰与镶嵌工艺》

  主要从事珠宝鉴定、宝石琢型设计与开发和珠宝首饰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致力于钻石、彩色宝石、玉石的鉴定与鉴赏评估,宝石琢型款式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珠宝首饰形态设计等工作。

  曾获得2019 《雕塑》杂志2018年度泛雕塑艺术奖;2019年度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指导教师;2018 意大利Cominelli Prizes首饰大奖赛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2007、2009、2011比利时HRD国际钻饰比赛入围,作品参加全球展览并被私人收藏。

  2009年主持完成山西地区汉族首饰文化研究与再创造;2017年完成校内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2015、2017、2018年连续3年邀请意大利国际首饰协会主席Maria Rosa Franzin赴北京服装学院开设首饰工作营课程;2014年,邀请德国首饰艺术家Tabea赴北京服装学院开设首饰工作营课程;2014年,邀请比利时首饰艺术家Max Laurent De Cock赴北京服装学院开设题为“内外”的首饰工作营课程;2011年,邀请比利时首饰艺术家Max Laurent De Cock赴北京服装学院开设题为“琥珀”的首饰工作营课程;2010年,邀请比利时首饰艺术家Max Laurent De Cock赴北京服装学院开设题为“钛金”的首饰工作营课程;

  2019年 “苔痕”赵祎首饰个展 北京 The Closer Gallery;2017年“十里游园”赵祎作品个展 北京;2010年“不完美” 赵祎作品个展 北京;

  2019年德国Schmuck“21g”当代首饰艺术展;2019年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2019年纽约珠宝周“木兰”中国新锐首饰设计师展;2019年纽约设计周主场展览;2018年意大利Cominelli大奖赛评审及展览;2018年意大利第二届国际高等学校艺术双年展;2018年“21克”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2018上海“三世之界”第四界TP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2017年意大利Fermento当代首饰展;2017年第三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2017年北京“约 微”首饰艺术展;2017年北京“漆行漆美”艺术展;2016年天津“三生万物”国际当代首饰设计艺术大展;2016年北京APG国际首饰艺术交流展;2016年北京“本体与多元”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作品展;2015年第二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2013年“跨界·实验”2013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2013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2013年北京“生活之美”-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2013年南通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首饰艺术展,并多次获奖。首饰作品被国内外多部首饰艺术书籍收录,数件作品被国内外的艺术馆和私人收藏。

  2013年被北京市职业鉴定中心聘为《景泰蓝初中高技工考试题库》研发专家,主持题库研发工作。

  2007年至今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作品《非同一般》获第七届黄金杯首饰设计铜奖,

  《中国宝石》《时尚时间》杂志特约撰稿人小米生态链产业华米科技签约设计师,曾为设计《宝相》《圆融》两款智能首饰。

  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伦敦艺术大学 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 文学学士学位 2018-2019 任皇家艺术学院 珠宝与金属专业 学生代表 硕士毕业于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珠宝与金属专业 曾获得Theron Fennel X 皇家艺术学院 镀金一代称号 2020年起任北京服装学院教师兼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 秘书处 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参数化,金属精工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珠宝首饰设计

  2016年被录取为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出国留学人员,并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艺术类奖学金。

  擅长在作品中尝试将传统元素与新时代的视觉特征相结合,希望交互式体验激出发首饰佩戴的新感悟。

  毕业于山东工艺美院服装设计专业;北京服装学院品牌管理与皮革艺术设计硕士;佛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交互设计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时尚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基于机器认知的时尚产品标准化属性系统构建。 具有十年企业设计、管理工作经验,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多次负责或参与国家领导人伴手礼及国礼研发;个人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赛重要奖项。完成2018中国国际时装周个人作品专场发会,北京电视台”文化北京“ 栏目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详细报道。

  1、科研成就: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1项,北京市教工委社科项目2项,校级社科项目3项;主持企业项目7项,提供文创产品设计、用户研究、产品宣传等设计咨询服务;项目总到账经费180余万元。 以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1项授权、2项公开;实用新型专利14项授权。在国内外核心与业界重要期刊、国际论坛发表高水平论文26篇。 成果获北京市教工委“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奖,所带团队获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第一届乡村振兴农文旅优秀团队奖,作品获第二届全国漆画优秀作品展银奖、“世界好手艺”称号,并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 2、研究项目: 在研项目:主持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乡村振兴下数字技术驱动的传统手工艺创造行转化研究》 本课题以数字技术驱动传统手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构建新型手工艺劳作模式,引领绿色时尚生活方式。内容紧贴乡村战略部署,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多模式制造、新消费模式、生态环境维护、乡村教育、农民就业与自主创业米乐M6、青少年美育等多方因素的有机融合,以传统手工艺推动的良性闭环系统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富裕。 3、社会活动和服务: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 北京服装学院:校教指委委员 国研评审中心专家库专家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工匠名师评委专家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创新创业顾问 共青团中央:“创青春”中国青年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评委专家

  研究方向: 时尚服饰产品,非遗创新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配饰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意大利马兰欧尼时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长期从事时装配饰、箱包鞋品的设计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多年时尚品牌及创新创业经验;参与APEC领导人服饰设计工作;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特邀设计师;多次担任国家及省部级服饰赛事评委;获各类专利40余项。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致力于传统服饰文化当代性研究、文化可持续研究,以期发掘文化迁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与传统造物智慧的内核所在,探索在传承中创新的有效路径,寻求时尚流行中的民族文化。 作品多次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曾获IFDC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获评京津冀百强青年时尚设计师。

  受国家公派CSC全额奖学金支持,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访问学者。曾作为中国区研究员参与了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可持续时尚研究中心(CSF)的“The Sustainable Fashion Glossary”编撰项目。设计作品曾获2016 RCA可持续设计奖项、英国染匠色彩设计大赛银奖和美国AOF时尚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曾于北京国际时装周、北京鸿坤美术馆等处参展。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元素数字化创新整合设计和时尚可持续设计。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参加法国AMBLARD JEWELRY VOCATIONAL SCHOOL访问学习项目。 筹建并负责服饰学院虚拟仿真体验设计实验室,致力于数字生态下的多维时尚拟态研究以及非遗时尚花丝细金工艺创新设计。2022年作品《虚构的集会》受邀参加威尼斯第一届元宇宙双年展。作品《归途》参加美国克兰布鲁尼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于荷兰Marzee首饰廊联展。《墙》首饰作品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双年展等。

  清华大学 设计学在读博士 清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米兰理工大学时尚系统设计专业双硕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项目支持)。 致力于数字化色彩设计、可持续时尚设计方向的研究。作品曾获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参与2022威尼斯双年展元宇宙展览,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2022 AUA亚洲大学联盟学术会议嘉宾,清华大学全球暑校工作坊嘉宾等。

  毕业于江南大学产品、交互设计本科、硕士,并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取得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服装学院虚拟时尚专业教师。 曾发表相关E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十余篇,参与欧盟 Erasmus+ 创新教育项目。曾获互联网+国际赛道银奖,全球通感设计协会会员。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沉浸式虚拟叙事、教育创新等。 曾就职于华为用户研究设计中心 UCD,设计作品参展2015米兰世博会。

  曾获“中国色彩学术奖”、“中国色彩文化奖”、“中国色彩教育奖”等;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色彩卷+时尚卷)》、《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色彩教材丛书》、《中国传统染卡》等;曾出版《流行色与设计》、《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115、125国家教材)》、《色彩构成》等25本论著;曾主持制定过多届中国参加国际流行色委员会的中国色彩提案、意大利国际米兰面料展中国提案等;曾作为核心专家参与过《中国城市居民色彩取向调研》、《中国时尚生活方式调研》、《亚洲青年色彩调研》等项目或课题;亚洲色彩联合会徽标设计者,以及中国人民火箭军军种色系统制定者,中国人民“07式”服饰设计者等曾经为华为、万科、美的、海尔等国内外企业以及美国色彩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等提供过多种专业服务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与时尚传播。先后于国内专业期刊发表时尚预测、时尚传播类文章五十余篇,艺术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

  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后。致力于艺术学、设计学理论、传统文化研究等方向。曾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2项米乐M6,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于核心期刊、学术期刊、CSSCI刊物及国外刊物。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发绣》丛书(四册),译著《世界设计史》上下册。创作作品倾向于探讨“传统语言的现代化转换的思考与实践”,永久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铸造美术馆等收藏机构。

  曾经以中英信托基金会2011/12年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赴英攻读硕士学位;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策划在牛津大学举办的2018年度“中英生活美学峰会——茶美学峰会”,多次参与国内外设计展览组织策划并担任过策展人;多年媒体工作经验,曾作为自由撰稿人为多家艺术设计类媒体供稿。

  2002年4月至北京服装学院任教。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语教学访问学者,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可穿戴传感器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体域网、可穿戴技术。近年来,作为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北京服装学院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各类期刊米乐M6、国际会议等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20篇。

  主讲《计算机网络》《服装纺织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综合实验》《专业英语》等课程。作为负责人主持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教改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教学改革团队、北京服装学院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其他多项教学改革项目。

  曾在2015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微课比赛获奖,2017年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2013年和2015年两次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并多次获得北京服装学院教书育人奖、教学成果奖、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唐杯移动通信比赛获得北京二等奖、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研究及有形产品交互设计研究,曾发表多篇用户体验相关论文。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硕士、博士。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工具设计,博士研究方向为小微企业产品开发中的工业设计策略研究。曾为各类国际知名企业、国内科研院所、央企及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与各类设计服务,其设计实践主要内容为智慧出行产品、电子消费产品、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作品也曾参加米兰设计周、柏林IFA、北京国际车展等国内外展览。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助理教授、设计标准研究中心成员、人类工效学研究中心成员。主讲课程为人类工效学基础、典型产品分析与人机工程学应用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工效学应用设计、产品交互设计等,曾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其中SCI、EI收录5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 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标准分会秘书处秘书。

  曾获“中国色彩学术奖”、“中国色彩文化奖”、“中国色彩教育奖”等;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色彩卷+时尚卷)》、《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色彩教材丛书》、《中国传统染卡》等;曾出版《流行色与设计》、《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115、125国家教材)》、《色彩构成》等25本论著;曾主持制定过多届中国参加国际流行色委员会的中国色彩提案、意大利国际米兰面料展中国提案等;曾作为核心专家参与过《中国城市居民色彩取向调研》、《中国时尚生活方式调研》、《亚洲青年色彩调研》等项目或课题;亚洲色彩联合会徽标设计者,以及中国人民火箭军军种色系统制定者,中国人民“07式”服饰设计者等曾经为华为、万科、美的、海尔等国内外企业以及美国色彩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等提供过多种专业服务等。

  2002年4月至北京服装学院任教。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语教学访问学者,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可穿戴传感器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体域网、可穿戴技术。近年来,作为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项目、北京服装学院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各类期刊、国际会议等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米乐M6、EI、ISTP检索20篇。

  主讲《计算机网络》《服装纺织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综合实验》《专业英语》等课程。作为负责人主持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教改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教学改革团队、北京服装学院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其他多项教学改革项目。

  曾在2015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微课比赛获奖,2017年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2013年和2015年两次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并多次获得北京服装学院教书育人奖、教学成果奖、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唐杯移动通信比赛获得北京二等奖、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等。

  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后。致力于艺术学、设计学理论、传统文化研究等方向米乐M6。曾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近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于核心期刊、学术期刊、CSSCI刊物及国外刊物。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发绣》丛书(四册),译著《世界设计史》上下册。创作作品倾向于探讨“传统语言的现代化转换的思考与实践”,永久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铸造美术馆等收藏机构。

  曾经以中英信托基金会2011/12年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赴英攻读硕士学位;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策划在牛津大学举办的2018年度“中英生活美学峰会——茶美学峰会”,多次参与国内外设计展览组织策划并担任过策展人;多年媒体工作经验,曾作为自由撰稿人为多家艺术设计类媒体供稿。

  2017年在北京服装学院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任助理教授,致力于创新材料、材料的可持续设计等方向的研究。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主要从事服装服饰教学及设计研究工作。

  现任职于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3D快速成型实验室具备丰富的服饰产品3D建模以及数字化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