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罗衣何飘飘 汉服因何而美?

  服饰       |      2024-03-14 00:17:31

  米乐M6社会上兴起汉服热,既说明人们喜欢汉服漂亮的样式,也代表人们对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可。当一些不规范的甚至是毫无历史依据的汉服在现实生活中流行起来,人们还将其当作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他们很可能会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认知。

  ▲图为2023年12月19日,游客穿汉服参观洛阳博物馆。(图片来自中新社)

  飘逸精致的裙摆,典雅大气的羽衣,纤薄如纸的罩衫……如今,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商场,经常可见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在很多摄影写真、影视创作活动中,汉服更是必备的服饰。

  广义的汉服是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米乐M6,泛指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体,在社会演进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服饰特点而逐渐形成的华夏服饰体系。而狭义的汉服是个历史学层面的概念,主要指汉代以关中京畿地区为代表的服饰系统,其形态与东周时期的多元服饰文化一脉相承,比如楚服的曲裾、秦服的拥颈、齐服的后凹下摆等。汉服稳定的形态基础是在汉代打下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而展开。在2000余年的发展中,汉服虽然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吸纳着新的服饰文化元素米乐M6,呈现持续、长期、渐进式的发展态势,但它在汉代即形成的核心特点始终得以保留,比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平面剪裁、丝麻质料等。

  近年来,汉服消费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目前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汉服消费者数量达到千万。但汉服市场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些设计者为求“新”,将不同时代的服饰混搭;有的汉服艺术加工过度,花里胡哨,不符合汉服形制要求;有的汉服产品粗制滥造,要么布料低劣,要么剪裁粗糙;在一些网络游戏中,一些虚构的、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服饰也被称作“汉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具有礼仪、审美等多重文化意涵,是民族特征的标识物之一。“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汉服把古典、含蓄、轻盈、飘逸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社会上兴起汉服热,既说明人们喜欢汉服漂亮的样式,也代表人们对汉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可。那些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动窗口。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汉服领域的不规范现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因为当一些不规范的甚至是毫无历史依据的汉服在现实生活中流行起来,人们还将其当作传统文化的载体,他们很可能会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认知。

  汉服市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跟商家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利润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学界、设计界对汉服缺乏扎实系统的研究米乐M6,导致汉服缺乏权威统一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有关。

  汉服是当代的,也是未来的,但首先是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汉服文化,要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尤其要尊重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米乐M6。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先通过对汉服的复原、复制,逐步达到对汉服的复古、复兴。

  复原指恢复原状,将原有的事物经过修复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变;复制是仿照原样再造一件完全一样的事物;复古是在再造事物中借鉴某些古代元素,再造事物除了含有那些古代元素,还蕴含着再造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怀;复兴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再现,这个过程强调对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对文化内涵的提升。

  就汉服文化传承来说,一方面要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汉服文物,加强对古代汉服形制、材料的研究,同时加强对残缺汉服的修复,尽快复制出不同时代的“汉服样品”。另一方面,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借鉴古代服饰文化元素,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汉服。要做到上述两个方面,应先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研究与应用推广双管齐下、协同推进,建立和完善研、学、产、传一体化发展布局,形成产业闭环。

  传承发展汉服文化,除了开发设计出得体的可以穿在身上的汉服产品,如何让古代服饰开口“说话”也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从沈从文开创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到孙机继续夯实和扩展的古代服饰研究,再到把这些成果转化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一系列面向公众的课程,这些都是推动汉服传承发展的有益实践。未来,我们要将汉服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易读、易懂、适于向普通大众展示的形象米乐M6,并将这些有着可靠依据的形象展示送进课堂、展馆。

  国家博物馆等古代服饰研究机构,在传承推广汉服文化方面责无旁贷,但汉服的传承主要还是要靠大众。当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游走在青山绿水和名胜古迹之间,他们已在无形中担当起汉服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当然,这些年轻人如能掌握更多鉴赏汉服及阐释汉服文化的能力,那汉服文化将会得到更好传承。(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研究馆员)(完)(原标题:读懂汉服背后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