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新华记忆服饰展风采 巾帼谱华章——从《新华日报》看时代变迁中的女性

  服饰       |      2024-03-08 20:15:30

  米乐M6原标题:新华记忆服饰展风采 巾帼谱华章——从《新华日报》看时代变迁中的女性

  透过历朝历代服饰变化,人们能窥得时代变迁,服饰是时代的写照,从蔽体到华美米乐M6,从臃肿到简便,从束缚到开放……纵观我国女性服饰发展,它与社会意识形态、女性地位、思想观念等紧密相关。

  旗袍、军装、工装、职业装、礼服、汉服……透过《新华日报》老报纸中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服饰,生动展示了时代变迁中的女性力量。

  从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策动九一八事变起,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抗争十四载,以巨大牺牲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938年3月8日《新华日报》在报眼处刊发知名版画家胡考的作品《今年的“三八”——抗战中的妇女》,版画用精简干练的线条、适当的留白,为我们展现抗战中的女性力量。她们拧成一股绳,有的纳军鞋、缝军衣,有的筹集粮食补给前线,有的组织救护、照顾伤员,有的剪短发扛起枪上战场,有的掩护战士、传送情报……她们或穿上军装,或着干练短打,或穿中式旗袍,展现着妇女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情。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40年3月7日,《新华日报·新华副刊》刊发纪念“三八”整版米乐M6。文章《“三八”与劳动妇女》和《注意培养妇女干部》发布一致观点:抗战时期,劳动妇女们是潜伏着的雄厚力量。马达版画作品《纪念“三八”》展现女战士骑马纵横沙场的景象;作品《起来哟!“一辈子用膝头行路”的人!》更加直观,一位妇女手拿喇叭做高呼状,背景似翻腾的巨浪也像战场的扬沙,呼唤着国人站起来反抗外敌。

  综合多篇《新华日报》版画、插图、文章可得知,社会各界认同且赞叹女性在抗战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们响应国家号召米乐M6,热烈又灿烂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延续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气概。

  1950年4月1日,《新华日报》推出《新中国妇女》整版图文报道,选刊了一些妇女生活工作的图片,她们有的在农村妇女扫盲班教写字,有的下地忙种庄稼,有位大娘向炮兵指出敌人遁逃位置……还有珍贵的新中国第一批火车女乘务员合影,图中9位女性身着统一制服,胸配裱花,笑容灿烂。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她们或是司机或是火夫或是司炉,向外界展示着女性力量。

  医疗、教育、工业、交通、科研……越来越多领域出现了女性的身影。这一历史进程,在《新华日报》上可以探寻到很多鲜活的细节。1980年3月8日《新华日报》刊载《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照片专版,在这里,能看到省“三八”红旗手、连云港市电讯器材厂张作香在学习技术,能看到南京部队八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周溶在进行病例分析,能看到战斗在江都真武油田的女电焊工,能看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侯佑堂与其他女同事在一起进行古生物研究工作,能看到女民兵守卫在海防哨前……

  她们有的在教书育人,有的在攻关技术难题,镜头下的她们身着工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到了世纪之交,女性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

  1998年3月26日《新华日报》刊发文化体育新闻,女主持人优雅修身的礼服、运动员飒爽利落的运动服等同时出现在版面上,如此多样化、个性化米乐M6,展现昂扬向上的姿态和蓬勃健康的力量。

  近些年,中国女性并不盲目追崇流行风格,而是选择创造出自己的一套中国风热潮,并把它扩大到世界范围米乐M6。女性设计师和艺术家崭露头角,她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国际潮流的作品。

  “国潮”正当时,从时装周到“双十一”,又或是层出不穷的买手店,充满各种国潮的身影。“我买过许多汉服和新中式的服装,”徐女士对记者说,“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国潮,我们经常穿着汉服或者带有国风元素的衣服出门,这很出片,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无数女性正在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国潮”推向世界。

  现代女性正通过服装表达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说,女性服装的变化不仅是时尚界的演进,更是女性力量崛起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