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9月1日起施行!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饰有了“护身符”

  服饰       |      2024-08-19 22:15:57

  米乐M6楚雄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它反映着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生活习俗、色彩爱好和审美情趣,与彝族服饰密切相关的彝族赛装节和彝族刺绣,于2009年被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米乐M6。

  为加强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彝州特色为依据而制定,共26条。

  《办法》明确,彝族服饰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坚持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米乐M6。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米乐M6、传承性,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彝族服饰。彝族服饰是指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彝族文化元素的服装、配饰和与之产生、流传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办法》规定彝族服饰保护利用的部门行业规划、所需经费来源、奖补扶持政策等内容,明确了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统筹领导、体制机制建设、重大事项研究等,县(市)人民政府承担彝族服饰保护发展的主体责任米乐M6,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司法行政等16家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彝族服饰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工作。

  《办法》的出台施行,将进一步规范彝族服饰市场秩序,对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米乐M6、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彝族服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楚雄州规模以上彝绣企业达13家,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彝绣工作站13个,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一批批精美的绣品和服饰被国内外市场认可,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